来源: 网易体育
在电影届,每年都有几个黄金档期,比如春节的贺岁档,暑期档,或是情人节等节日档期,每逢这些能够掘金的档期,便是各家电影公司争得头破血流、各类电影一拥而上的时刻。如今体育明星出书也有点这样的意思,只不过,这个黄金档期一般四年一度,各家出版社更是铆足了劲,誓要一争高下。
就如贺岁电影一样,一窝蜂地出了,鱼龙混杂,自然有好片大片,也有烂片滥竽充数。体育明星本就具有善“武斗”不善“文斗”的先天积弱,体育明星自传由于文学性较小,也导致受众的人群较窄,除了运动员的粉丝,买书的人并不太多,畅销不易。
林丹自传《直到世界尽头》序中曾经提到,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,就有出版社找他商谈出书的事情,当时林丹婉拒的理由是“对于25岁的我来说,著书立传离我太遥远”。这也是不少体育运动员出书前犹豫的主要因素。非要一个二十多岁的运动员说出什么人生感悟,不吐不快,实在有些强人所难。他们的自传,充其量也只是他们人生一个阶段的故事而已。只不过由于出版社找体育明星出自传已成为一种出版惯例,才导致了自传的门槛越来越低。而对于运动员来说,出书的目的无非两个:一是为名,自己或是其宣传团队希望通过出书进一步宣传运动员;二是为利,希望通过销量增加额外的收入渠道。而对于出版社来说,抓住奥运会这个档期,趁热打铁大赚一笔自然是他们的终极目标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如何把烂片变好片,就要看出版社和体育明星本身的运作和诚意了。有诚意的可能通过一两年的运作,精工细作,运动员也可以抽出较多的时间参与撰写或者修改的过程,出好片的概率相对增加。比如姚明、林丹的自传,出版社的精心策划,加上运动员好的成绩保障,畅销也就在意料之中。没有诚意的,匆匆几个月集结成书,奥运东风一过,该书也就成了压箱底之作。
文章评论 |